43
浏览城镇化战略推进中地税局征管效能提升路径——基于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已由数量扩张阶段迈入质量提升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地方治理体系、财政体制及税收征管体系面临重大调整。尤其是作为基层财政收入组织核心力量的地税局,其征管效能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建设的财力保障和税收公平。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新兴产业聚集、城市边缘区扩张,地税局面临税源结构复杂、征管对象多元、信息采集困难等挑战。如何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城镇化格局变化,提升地税系统征收管理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从三中全会改革精神出发,结合当前城镇化发展趋势,剖析地税局在征管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为地税系统参与城市治理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归纳、实地案例分析与制度演绎方法相结合,构建“政策—环境—职能—路径”逻辑框架,系统研究城镇化背景下地税征管效能优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第二章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地税治理现代化
2.1 三中全会精神主要内容解读
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优化财税体制、建设现代财政制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体到税务系统,要求实现“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建设数字财政、智慧税务”。
2.2 地税局在新型城镇化中的角色定位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地税局承载着地方财政收入、税收政策落地、城乡税源统筹、基层财政治理等多重职责。特别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地区,地税机构是连接人口流动、资源配置、空间扩张与税源变化的核心纽带。
2.3 城镇化发展对征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1. 税源空间结构重组,郊区与新城区纳税人增多;
2. 新兴经济形态(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涌现,传统税基识别难;
3. 人口流动频繁,税务登记、征缴追踪难度增加;
4. 城市基层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对高效、精准、可持续的征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章 当前地税征管效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税源管理方式滞后
地税局多数仍采用“静态登记+年度稽查”的传统模式,难以覆盖城镇化进程中大量新增市场主体与灵活就业人群,存在税源流失与漏管现象。
3.2 基层征管队伍能力不足
新城区与城乡结合部普遍存在人员不足、信息滞后、流动人口管理困难,导致税源摸排与风险识别难以深入。
3.3 信息系统支撑不强
部分地市未建立统一税源大数据平台,征收系统与房产、工商、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数据未能实现实时共享,信息孤岛影响税收协同。
3.4 纳税服务智能化水平不高
部分基层办税服务厅数字化程度不高,线上办税服务覆盖不全,群众满意度和税收遵从度偏低,影响税收管理的公众基础。
第四章 地税征管效能提升的制度逻辑与发展方向
4.1 从“结果导向”走向“过程控制”
传统征管更多关注税收结果(完成任务数额),现代治理则要求全过程跟踪纳税人行为轨迹,实现从“发现问题”向“预测预警”转变。
4.2 从“静态核查”走向“动态识别”
依托人口、房产、经营等数据,构建动态税源档案,实现税务信息与城镇规划、产业发展实时同步。
4.3 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协同”
建立地税与住建、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协同征管机制,实现城市治理“共治、共享、共税”的目标。
4.4 从“以地为主”向“人地融合”
面对新城镇居民及灵活就业者快速增长,征管机制应结合居住信息、就业信息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从户籍人群管理”向“实际人口纳税追踪”的机制转型。
第五章 提升征管效能的实践路径探索
5.1 构建“智慧税源网格化管理”体系
以社区网格为基础,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税源网格单元,结合GIS技术对每个单元税收容量、经营主体、人口流动进行动态建模,实现精准识别与差异化管理。
5.2 建设“税务数据中台+智能风控系统”
通过整合地税内部各类业务系统数据与外部数据资源,搭建数据中台。引入机器学习模型对发票异常、申报偏差、跨区经营等行为进行智能识别,推动风险由“事后稽查”向“事前预警”转变。
5.3 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民服务
推动建设24小时智能办税终端、自助服务区、手机税务APP等,实现服务由“窗口集中”向“随时随地”转变,尤其覆盖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重点人群。
5.4 建立“地方特色+税务治理”融合机制
在城镇化重点区域如开发区、科技园区、物流园等开展“税收+功能区”融合试点,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优化税收政策引导与专项服务,构建“城镇化+税收治理”新生态。
5.5 强化基层征管队伍培训与制度保障
制定《基层税务岗位数字能力提升标准》《城乡融合征管手册》,推动网格员与税务员联合执法与联合培训,提升基层一线队伍数字应用与跨界协调能力。
第六章 案例分析:S市新城区地税局改革经验
6.1 改革背景
S市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之一,2022年启动以征管效能提升为目标的地税系统改革试点,重点服务新城区、城郊融合带和产业园区。
6.2 改革措施
1. 实施“智慧网格+地税助手”平台建设,自动归集不动产交易、用电用水记录、营业执照变动等信息;
2. 与公安、交通、房管建立“动态人口联管平台”;
3. 推出“新市民税务服务专线”,提供智能导税、申报提醒、一键开票等服务。
6.3 改革成效
试点一年内,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税源入库同比增长18%,发票异常行为减少37%,纳税服务满意率由原来的82%上升至95%,改革经验被国家税务总局列入优秀案例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地税系统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直接执行单位,面临着税源结构变动、征管对象多样化、治理需求精细化等新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税务系统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即以数字赋能、协同治理、服务导向为核心路径,全面提升征管效能。
建议从以下方面着力:
1. 高位推动“智慧税务+城乡融合”改革;
2. 依托大数据打造“精准、实时、共治”的税收治理体系;
3. 强化征管队伍培训与岗位专业化建设;
4. 完善法律制度,赋权基层征管机构;
5. 推动地税工作融入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形成“城—税”互动发展的治理格局。
地税局要以更高站位、更广视角、更强能力,服务国家城镇化战略实施,为实现财政可持续与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