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浏览二十届三中全会背景下地税局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实践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全新要求,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财税体制,推进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建设。在此改革大背景下,地方税务局作为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国家治理现代化步伐,积极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传统地税征管模式在面对多样化税源结构、信息孤岛、征纳关系复杂等问题时,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已成为突出矛盾。而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地方税务系统提质增效的战略路径。这不仅是地税机构自我革命的需要,更是落实国家战略、保障地方财政收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从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出发,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基层税收治理实际,系统分析地税系统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模式,旨在为构建高效、智能、公平的地方税收征管新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政策解读
2.1 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
地税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属于公共管理中“数字治理”范畴,其根本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本质跃升。根据“数字治理”理论,政府组织在数字化过程中应实现以下转变:
从传统“线性行政”向“平台型治理”转变;
从“部门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转变;
从“静态监管”向“动态预警”转变。
税务治理作为政府数字化的典型代表,应在数据驱动、流程再造和制度协同等维度展开重塑。
2.2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税收数字化的部署
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推进信息共享,提升征管效率”“建设数字中国,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智能化”,为税务系统提供了明确的转型方向。重点内容包括:
统一税收数据标准与平台建设;
推进智能办税、电子发票、远程稽查等数字化应用;
建立税务、工商、银行等数据共享机制;
强化税务干部的信息化能力建设。
第三章 地税局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
3.1 当前地税局信息化建设成效
近年来,各地地税系统在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领导下,加快推动信息系统升级和业务数字化整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网通办”系统初步建成,90%以上事项实现线上办理;
“金税三期”逐步完善,跨区域税收数据归集水平提高;
智能风控平台试点启动,风险识别能力持续增强;
电子发票、区块链技术广泛试点,发票管理数字化水平提升。
3.2 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已有突破,但在落实全会精神、实现深度转型方面,地税局仍面临多重制约:
数据孤岛严重:系统间数据无法互联,影响风险管理与服务协同;
系统架构陈旧:部分地区仍使用老旧信息系统,无法支撑高并发与智能计算;
数字能力不均:一线税务人员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影响系统推广落地;
安全机制滞后:涉税数据管理规范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数据泄露风险;
“重系统轻治理”倾向明显:部分改革仅停留在平台层面,未实现流程重塑与制度革新。
第四章 地税局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
4.1 税收数据资源一体化管理
4.1.1 构建统一数据中台
建立以税务总局为核心、各级地税共享的税收数据中台,打通工商、社保、公安、自然资源等多源数据,实现“统一采集、集中治理、分级使用”。
4.1.2 推进涉税数据治理标准化
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结构标准、接口规范和数据安全等级分类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标准错配”。
4.2 智能化征管机制重构
4.2.1 构建风险导向型管理闭环
借助AI算法对纳税行为实时监测、评估与建模,推动征管工作从“事后查”向“事前防”转变,实现对高风险主体的精准识别与差异化监管。
4.2.2 深化“智慧稽查”体系建设
利用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电子发票验证、合同关联分析、异常交易筛查,提升税务稽查的效能与精准度。
4.3 优化数字化纳税服务体系
4.3.1 推动“无感办税”普及应用
通过身份识别、智能识别申报内容、税款自动计算与扣缴,实现纳税全流程自动化,降低纳税人操作负担。
4.3.2 建立“税务大脑+智能客服”体系
采用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技术,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个性化的政策解读与业务辅导,显著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4.4 构建数字人才和制度保障体系
推进“复合型”税务人才培养,融合财税知识与信息技术能力;
加强税务系统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设数字培训平台;
出台税务数据使用规程、平台运维规范、安全管理办法,夯实制度根基。
第五章 实践案例分析:Z市地税局数字化改革探索
5.1 背景概况
Z市作为国家“智慧税务”改革试点城市,自2021年起全面推进地税数字化建设,在智能征管、智慧服务和数据治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5.2 主要改革举措
建设“税收大脑”平台,整合征收、稽查、风控、服务、舆情五大模块;
上线“智能办税助手”,实现远程语音识别、纳税提醒、政策推送等功能;
推广“区块链+发票链”模式,实现发票数据全流程追溯;
实行“分级分层”风险控制模型,提高风控精准性与响应速度。
5.3 改革成果评估
全市税务处理时效缩短42%,办税群众平均排队时间降至3分钟;
风险纳税人发现率提升2.6倍;
纳税人满意度连续三年突破90%;
非现场执法率提升至68%,稽查成功率提高30%以上。
第六章 地税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6.1 国家层面:推进数字财政顶层设计
构建财政数字化协同工作机制;
完善税收治理数据安全法律法规;
统筹推进地税数字化平台统一标准。
6.2 地方层面:增强系统建设与应用融合
根据本地产业特点与税源结构开展个性化设计;
强化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能力与接口联通性;
探索与地方金融、电商等平台共建税源监测机制。
6.3 基层层面:强化人才与培训双轮驱动
建立税务数字人才梯队建设制度;
将系统操作、数据分析纳入日常培训内容;
鼓励一线干部参与数字平台迭代优化。
第七章 结语
地税局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实践路径。本文通过梳理政策背景、分析现实问题、总结转型路径并结合地方实践案例,明确指出数字化将重塑地税征管体系的基本逻辑与服务结构。未来,应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制度创新的深度融合,构建统一、高效、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税收治理体系,为国家税收现代化和地方财政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